欢迎来到高校英语诊断测评与教学研究官方网站!
首页 >> 成果案例 >> 教师之声
基于“优诊学”诊断测试的英语专业“以评促学”听力教学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简仕慧)

基本信息

学校: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民办高校)

年级:2019级

专业班级:国才3-4班

课程:高级英语听力

教材:《现代大学英语听力3》(自编资料)

诊断的技能以及测试次数:听力能力诊断测试,学期初、末共2次

测试背景

听力是英语专业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但其过程与语言、认知、心理等诸多因素紧密相关,具有复杂性和内隐形,而借助科学高效的语言诊断系统有助于发现学习者内隐的深层次问题,为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指导。由此,教师于2021年9月底首次使用优诊学(高校版)系统对所教学生的听力微技能进行诊断测评,并基于诊断反馈的学生强弱项做出下一步教学决策,开展教学实践;2021年12月底再次测试,通过SPSS数据分析证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诊断测评的促学目标。

测试组织方式

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测试时间内自主在线完成

测试目的

诊断发现学生有共性的听力微技能弱项,并在课堂教学中干预补救。

优诊学促教作用

优诊学(高校版)听力技能诊断测试提供了详实系统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判断出占学生绝大部分比例的5级和6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微技能弱项是“作出一般推断”和“理解主旨大意”。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记录,确定下一阶段课堂教学主要以强化学生语篇意识和训练长句理解为突破口,来干预补救学生的这两项薄弱微技能。

优诊学促学作用

优诊学(高校版)测评系统向学生个体发布了全面详细的诊断报告,就微技能的强弱项、话题熟悉度、篇章体裁以及基于CSE量表的等级评定、所处班级水平等方面提供了个性化的信息,并推送一些补救薄弱项目的练习题目,总体上有助于学生科学高效地进行自评或自主学习。

教学实施

基于优诊学(高校版)提供的诊断信息,并结合学科教学知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听前、听中、听后”三大阶段的活动,开展干预补救教学。具体而言,听前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构词法预热辅听单词,就话题组织讨论,激活图式,预判语篇模式及其连接手段。例如,通过问题提示学生说明文体裁的语篇模式可分为以时间顺序或因果链来说明的线性发展模式和以分类、比较、对比来说明的并列发展模式,并进一步要求学生预测相关话语标记。听中阶段:在泛听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着重梳理篇章结构,概括主旨大意,并通过答题发现听力困难;在精听环节,教师结合长句训练,适时在语块切分处增加停顿次数或时长以帮助学生精细理解,解决问题,并配以适量跟读训练。而对于语义连接手段比较隐晦的语篇,提示学生从词汇语义关系等隐性线索寻求答案。听后阶段:教师发放听力原文以及“听力词汇辨认自我评价表”或“听力理解困难原因自我诊断表”等临时问卷助学生自查。首先要求学将困难题目尤其是错题的答案出处在原文以及音频上做出标记,并播放困难语句进行听写,然后将错误按照语音、词汇、句法等层面归纳整理、说明原因,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其次要求学生结合音频对原文进行语篇分析,如标注并复述主题句和拓展句、补充语义连接手段等。值得一提的是,听后阶段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原文和诊断问卷去“注意”自己听力上的误区和盲区,并通过“重构”完成听力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所以本质上亦是一种诊断促学的活动。

教学效果与反思

经过13周教学实践,2021年12月底教师再次实施诊断测试,得到反馈信息并通过SPSS数据分析发现,5级水平学生“理解主旨大意”微技能9月的成绩与12月的成绩比较平均数之差(-6.923)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此项微技能在教学实践后有实质性提升,而“作出一般推断”没有实质进步(p﹥0.05);6级水平学生在该两项微技能上均没有实质性提升。教研组对此进行了讨论,首先肯定了强化语篇能力和长句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对占班级主体的5级学生的“理解主旨大意”微技能具有促进作用,其次分析了“作出一般推断”没有实质进步的原因可能在于此项技能不仅与语篇能力相关,还与背景知识、语用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相关,也可能在于干预时间不够长或级别难度较高等,但任何一种情况都不能否定诊断反馈和针对性教学的积极意义。此外,教师还通过访谈、师生反思等手段进一步收集了本次教学实践成果的质性数据。例如教师反馈“通过诊断测评能更为精准地找到学生的顽疾,让教学决策更具目的性、更高效,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意义”;学生反馈“以往的听力考试一锤定音,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清晰的认识,显得很茫然,但通过诊断测评,不仅能知道自己的强项,更能有针对性地补救弱项,这样的评定(评价)增强了自信,也指导了学习”。所以,总体而言,本研究通过实践证明听力课堂“诊断反馈—干预补救”的模式具有促学作用。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执照 Copyright 1999 FLTR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10362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