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的定义
语法指的是什么?一般认为语法是说话、书写遵循的规律,是关于语言形式和使用的规则。掌握这些规则就能够创造出无数正确的句子,能够讲出无数正确的话,或者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
尽管语法是语言学研究的专门领域,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但是英语教师讨论语法是以教学为目的的,追求语法对教学的实际帮助,也就是说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语法。教学语法,就是以教学为目的的语法,这类语法旨在直接为英语教学服务。
而理论语法则与教学语法不同。理论语法着重语法理论问题的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建立,教师往往可以从相关著作中发现许多对教学有参考价值的理念,如A Functional Analysis of Present Day English on a General Linguistic Basis(Mathesius, V., 2008)。
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有两个一般方法,即演绎法(deductive approach)和归纳法(inductive approach)。
1.归纳法
归纳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推理方法,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归纳法具有概括、总结的特征,同时具有发现事物某些新现象的功能。归纳法包含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等几个步骤。在语法教学中,归纳法的程序是:
1)观察。提出含有目标语法项的例词或例句,使学生理解。
2)分析与对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例词或例句在形式上或用法上的异同。
3)归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说出有关的语法规则,然后由教师予以肯定或补充。
4)练习。进行有关语法点的操练或产出性实践。
2.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即从已知的事实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新的结论。在语法教学中,演绎法的程序是:
1)呈现语法规则。教师提出并讲解语法规则。
2)举出例句和例词。教师提出例词和例句,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分析和对比。
3)解释语法规则。教师先用一个例词和例句解释有关的语法规则,再让学生用其他例词和例句解释语法规则,以加深印象。
4)练习。教师设计、组织口笔头练习或交际性训练。
归纳法与演绎法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到一般性知识,而演绎法是从一般性知识到个别性知识;归纳和演绎相互渗透,因为从个别到一般和从一般到个别是人类认识的两个相互渗透的过程;归纳准备了演绎的条件,而演绎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归纳提供前提,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语法教学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交替使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归纳之后再演绎,或演绎之后再归纳。
语法测试
教语法就有评价语法教学的需要。评价语法需要了解评价什么语法、如何评价等问题。
1.语法知识评价和语法能力评价
语法知识是指学习者按照语法规律能够判断出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它是学习者对于语言规则作出的判断,知道对还是不对,或者什么时候可以这样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这样说等。对于语法知识的评价,经常出现在大规模、标准化的高利害考试(终结性、选拔性测试)中。
语法能力是指学习者把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交际能力,即把语法知识运用于各种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中体现出来的能力。这与陈述语法规则、判断语法使用是否得当不一样,它是通过使用语法规则做事情。对于语法能力(语法运用)的评价,更多地出现在教师设计的试卷(进步测试、成就测试)中。教师遇到的最多的考试就是这种自己命题、自己作评估的考试,即形成性评价。
2.语法测试题型
测试语法能力通常使用的形式包括多项选择(multiple choice)、换说法(paraphrase)、完成句子(completion)和变化的完形填空(modified cloze)等。
2.1 多项选择:一个题干、几个选项、一个正确(最恰当)答案。
优势:阅卷可靠性强,在有限时间内考查的语法项目可以比较多,节省答题时间。
劣势:测试识别能力,不测试运用能力;无法发现学习者的猜测能力(什么时候使用了猜测);干扰项难于设置,因此考查的项目有限;出题困难(难于设置恰当的干扰〈项,有时没有正确的选项,无效干扰项等);作弊容易(非语言方式);不良反拨作用(对学习者提高语言技能不利)。
2.2 换说法
即换一种说法,学习者写出与所给句子意义相同的句子。为了让学习者写出所要测试的内容,给出句子的部分内容、如:
1)测试过去进行时的被动语态
When we arrived, a policeman was questioning the bank clerk.
When we arrived ,the bank clerk 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试带for的现在完成时
It is six years since I last saw him.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x years.
2.3 完成句子
可以用来测试多种语法项目,如测试疑问结构:
A: Good morning. Please come in and sit down. Now let me see. Which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
B: Whitestone College.
A: And wh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Hughes,2000)
2.4 变化的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亦称完形程序)通常用以测试语言综合能力,但是也用改变了的完形填空测试语法能力。最初完形填空的形式是从某个语篇删除一些词(通常间隔7个词),要求考生把原词填进去。完形填空的形式与这个原型逐渐产生差异,完形填空逐渐发展成设计者选择删去一些词(而不是每隔一定数量的词)。这也被称为意向删词,即按照测试的语法项目删去要测试的词语,如动词、冠词、介词等。完形填空可以测试各种语项目。如:
1)测试介词:把一个短文中的介词删去,提供一幅图(表明所处的位置),供考生参考。
2)测试冠词:把短文中的冠词删去,考生填入恰当的冠词形式(定冠词、不定冠词、零冠词)。
3)同时测试几种语法项目:删去文中的几种语法项目,如代词、动词、冠词等,不提供选择。
4)测试句子间的连接语:自由完型填空题中,学习者可以填入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不设任何提示项目,不提供选择。
完形填空从原来的的填入语篇中的原词,发展到现在的提供考生可以选择的一些提示(或选项),正是这个发展使得完形填空从测试预测能力转变到今天的测试部分猜测能力(选择给出的选项)。
2.5 错误识别题
Tom ought not to __________ me your secret, but he did.
A. having told B. be telling C. tell D. have told (Key:D)
2.6 排序题
Well, you know how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warm is it today B. today it is warm C. is it warm today
D. warm it is today E. today is it warm (Key: D)
2.7 句型转换题
I haven’t written to you for a long time.
It’s a long ti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ey:since I wrote to you last time)
2.8 词性变化题
Researchers 1. to convince that a drug 1. ____________
they 2. to test can improve the memory and that 2. ____________
it 3. to be the forerunner of other drugs which 3. _____________
eventually 4. to improve mental ability. 4. _____________
(Key:1. Were convinced; 2. Have tested; 3. Was; 4. would improve)
2.9 匹配题
2.10 组合题(用括号所给的词连接两个句子)
You finish the paper. Then check your answers carefully. (after)
(Key:After you finish the paper, check your answers carefully.)
2.11 插入题(把所给的词插入句子中适当的位置)
(Key:1. Have you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yet? 2. Some students had still not mastered the correct techniques for answering examination questions. 3. There may be occasionally little choice of questions.)
反馈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外语教学的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法的概念不仅限于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形式、语言的规则等,语法包括的范围不断扩大。语法知识不仅是语言孤立的规则,而是语言语篇中的规则。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和使用的统一。检测语法知识不仅检测语法本身,还要了解学习者是否能用所知语法去做事情。这种理念对语法评估与测试产生的影响是:语法评估与测试应该检测学习者在一定语境下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评测最好是在特定的交际任务下,学习者通过产出的形式展示其语法交际的能力。
测试语法有必要区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大规模、标准化、高利害测试,它以选拔性测试为目标。与这种测试相对应的教师设计的课堂测试,以了解进步、诊断、分班为目标。教师设计的课堂评价的形式与内容与前者大不相同。根据高利害测试的特点,备考需要传统的(题海)思路。学习型语法评估是教师课堂评价的一种新思路,它将学习与评价作为一个系统。评价学生的语法能力和水平,不一定统计学生所说、所写的话语中错误的多少,教师采取的态度应该是接受,选择恰当的反馈策略。正确认识学生错误的本质,方能正确地予以分析和评估。